
咨詢熱線:
400-886-8385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現代城華庭4棟14A
中港車牌在經濟發展中承載的作用是時候被重新衡量了!
導讀:
繼續保持嚴苛的申請準入門檻,還是逐步有序放開申請范圍,延伸到更多內陸城市,帶動更多經濟交流、商業投資機會?中港車牌在經濟發展中承載的紐帶作用是時候該被重新衡量了。
近日,一企業主的中港車牌車輛在H城被查處。據悉,該企業家在H城擁有大量投資項目,每月往返。因此,常常駕駛自己的兩地牌車輛出行。最近的一次外出中,該車輛以“無牌車”被交警部門查扣,對其商務進展影響較大。
無獨有偶,內地的一些城市也時有傳出中港車牌車輛在異地被查處事件,這種互通似乎還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兩地牌,到底能在多大的范圍行駛?如果說不行,為什么在全國各大城市街頭又是常有所見?
下來嘉信華創為您一一解答。
現行聯接中港兩地的日?;ネㄖ饕ㄟ^一種特殊牌照,這種所謂的特殊牌照其實就是“港澳私人小汽車出入內地行駛牌證”,俗稱“中港車牌”。
中港車牌的相關規定由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出臺,目的是方便商務人士兩地來往。而除了廣東省以外,其他內地城市都還沒有開通類似于中港車牌的先例。由于中港車牌價格已經超過7位數,相當部分商務出行需求仍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很多中港車牌車輛在奉行“時間就是金錢”的商務行程中不得不“鋌而走險”——媒體報道中還是能見到內陸其他城市中港車牌車輛因違規出行被交警查處的新聞。
按規定,辦理中港車牌只需繳納手續費即可,那為什么目前中港車牌價格竟會高達百萬?
造成天價車牌的原因,在于申請資格,可以說相當苛刻了,而并不是說只要是港澳的居民,隨便買輛車就可以掛這種牌照。一方面,香港、澳門是右舵車,內地是左舵車,如果毫無限制的往內地開,司機們也很難相互適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港車牌最開始其實是為了方便來往兩地的港澳商人更好的洽談貿易而設立的。有點專牌專用的意思。所以,盡管目前大多掛著粵Z車牌的車名義上都是港澳私人小汽車,但其實申請牌照卻是和投資、納稅這些掛鉤的。牌照的所有人必須是公司,而且申請條件還相當的細。
比如香港商戶, 想要申請一個粵Z車牌,必須滿足:在廣東山區辦實業投資40萬美元,且上一年度納稅額達到15萬人民幣,或者非山區辦實業實際投資達100萬美元,上一年度納稅30萬人民幣。除此之外,在廣東省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達1000萬人民幣的海外華僑、港澳人士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可辦理粵港兩地牌。
滿足了這些條件,在合同有效期內能給一個指標。如果是土豪申請,投資額再多,也至多增加兩個指標。
新增的兩個指標,一個需要在山區和非山區的投資分別達500萬和800萬美元時獲得,另一個得是在山區和非山區投資分別達到1000萬和2000萬美元時獲得。跟玩大富翁還不一樣,這里的游戲規則并不是投資越多回報越多,你再有錢,也至多獲得3個指標!
而這種車牌也并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據《公安部關于港澳地區入出內地車輛啟用“九二”式車輛號牌的批復》(公交管[2000]112號)明文規定,港澳地區入出內地車輛行駛區域限制在廣東省范圍內。也就是說,根據公安部這個批復的規定,懸掛這種車牌的車輛是不應該出現在其他內地城市的。
還有一種車牌更厲害,甚至就是一種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這就是內地汽車以商務車的方式前往港澳的車牌。
這種上面一張大陸藍色車牌,下面一張香港牌照,就是往來于兩地之間的車了。通常這類牌照上的字母以FV或FU開頭,這代表著給內地車輛的字段,和粵Z車牌的申請資格相比,這種以商務車的形式前往港澳的牌照申請難度更大,基本上能辦下來,都是超級富豪了。
列數下FV/FU類牌照的申請條件。
第一、申請主體必須是中大型企業。國企、名企。
第二、要滿足3個5000萬和1個500人要求。也就是說,注冊資本、年營業額、資產總額都要達到5000萬,并且職工人數得500人以上。
第三、滿足資金和規模的要求外,也不是馬上就能申請成功的。您還得排隊輪候!當然,企業實力越雄厚,排的就越靠前。
因此,相比粵Z車牌,內地申請以商務車的形式前往港澳的門檻高了不是一星半點。往來粵港兩地的車輛受香港和廣東省政府共同管理的配額制度規管。從香港運輸署早在2014年公布的數據來看,在香港登記及領牌的私家車約2.6萬輛,而來自內地政府、直屬部門或企業單位的私家車,約2200輛,數據上下巨大差異就可以看出兩種申請情形的鮮明對比。這種以FV或FU開頭的中港車牌車輛可以在全國各地通行。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以非公務身份申請來往兩地的車牌外,也有以公務身份來辦理進出內地—港澳地區的車輛。它和非公務車的區別就是,各單位至多辦理來往香港、澳門的公務車各1輛,而且還得附帶單位出具的公函。
然而,對于現行的粵港澳兩地牌是否只能在廣東-港澳兩地行駛,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爭議的。從交通監管的方面來講,明確行駛區域便于管理,但從吸引外資的角度來講則未必了。
廣東省政協委員陳武在2008年政協第一次會議上就曾提出以深圳作試點,逐步放寬中港車牌審批條件,最后實現中港車牌互通。然而,不僅僅是深圳一帶,隨著港澳同大陸其他城市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地間人流、物流、車流的往來也必定會更加密切,且申請中港車牌的苛刻和不允許在其他城市的互通已成為港澳兩地同內地進一步交往的交通“瓶頸”。
有不少在內地香港都有企業的港商表示,自己申請的兩地牌汽車非常搶手,不僅公司使用緊張,還常常有朋友來借。“沒辦法,需求量大,辦個牌照成本又實在太高。”對于這個話題,許多外資企業家是有共鳴的,因為交通的限制,別說去其他城市不方便,就是有時接客戶來往也很被動。
“這個數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深港以及其他內地城市往來方便合作才能緊密。”九屆省政協委員、市社科院院長樂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說,隨著港澳同大陸的不斷融合,不僅兩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需要跨境工作和生活的兩地居民越來越多。要實現人流、物流、車流更好地互通,僅僅依靠跨境公共交通設施的完善是不夠的,開放更多的兩地車行駛牌證勢在必行,而不是一味地對‘越界’車輛罰罰罰。”
以杭州為例,早在2010年杭州實際利用外資就達到43.56億美元,成為外商投資首選目的地之一。2016年利用外資72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1.36%,從不斷增長的數據來看,杭州一直是外資創投青睞之處。從浙江省來看,杭州實際到資占比41%,在外資創投中妥妥地領先于省內其他城市。作為一座極具投資價值的商業之城,在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今天,是否也可考慮在外商吸引政策方面賦予更多靈活性。從兩地牌問題來看,相關交通部門是否能針對這部分外籍或港澳籍商人開設直通窗口,就往來的中港車牌車輛進行提前報備,頒布臨時通行證,允許在有效期限內逗留,既是對外商投資的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政策性的回饋。一方面提升了杭州作為最佳投資城市的軟實力;另一方面,也為杭州創造了更多機會,增加城市經濟活力,有力地推動了外來投資的快速發展。
“適當放開中港車牌,只要遵循市場化和公平原則,管理得當,應該不會對兩地的交通管理構成多大的沖擊。”一位車主表示,通過合理的市場化調節手段,可以避免兩地車輛互通后可能帶來的交通擁堵、油價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并可以利用兩地交通的“無縫”對接,帶動港澳與內陸城市更好地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繼續保持嚴苛的申請準入門檻,還是逐步有序放開申請范圍,延伸到更多內陸城市,帶動更多經濟交流、商業投資機會?中港車牌在經濟發展中承載的紐帶作用是時候該被重新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