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詢熱線:
400-886-8385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現代城華庭4棟14A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對粵港兩地車牌配額的影響
導讀:
嘉信華創預測,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后,初期依然很難達到當年預測的日均車流量。迫于工程超額預算、各大交通線路分流等壓力,香港特區政府很有可能會放寬粵港兩地車牌配額數,屆時辦理條件將會降低、辦理時間將會變短、辦理流程將會更加簡潔。
港珠澳大橋立項于2009年,截止當前已經投入超過1100億港幣,嚴重超支800億港元。因此,如何回收成本成為港珠澳大橋不得不考慮的首要問題。所以對于港珠澳大橋的維護來說,車流量至關重要。早在2005年,大陸、香港和澳門政府曾委托顧問機構預測,港珠澳大橋初期日均車流量大概在10000車次左右。但近年有聲音指出,當初估算過于樂觀,難以達到預期經濟回報。
在當年三地政府立項港珠澳大橋的目的是開放兩地雙向行車,即加大發放粵澳、粵港兩地車牌的配額數,萬萬沒想到,立項后香港政府“臨陣退縮”,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治安問題、交通問題,需要考慮香港可以承受的容量,再決定是否增加粵港兩地車牌配額。如果香港不愿意就粵港兩地車牌放寬政策,預測的大橋初期日均車流量將更難實現。港珠澳大橋的“回本期”將會大大延長。因為同樣的原因,“粵車入港”的方案也給無限期擱置。
當前粵港兩地車牌跨境配額分為常設配額與自駕游單次配額兩種,其中粵港兩地車牌常設配額總數約有2.8w個,其中FV車牌約有2800個;自駕游單次配額自2012年實施以來,反應一直不理想,往年平均每年只有2400多個申請,僅占總配額的12%左右。
另外,當年港珠澳大橋立項的時候,尚未考慮當時仍在規劃階段的深中通道,以及深茂鐵路對大橋的分流影響。香港特區政府對交通基建的預期往往過于樂觀,2007年開始通車的深圳西部通道,至今日均車流量只有10000多車次,僅為當年預計的六分之一。
嘉信華創預測,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后,初期依然很難達到當年預測的日均車流量。迫于工程超額預算、各大交通線路分流等壓力,香港特區政府很有可能會放寬粵港兩地車牌配額數,屆時辦理條件將會降低、辦理時間將會變短、辦理流程將會更加簡潔。